美国在东欧煽动的这场俄乌冲突,从去年到现在,已经快一年了,它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格局。而受影响最大的主要经济体,莫过于欧盟。安全胁迫、政治失语、经济流失,正在困扰着整个欧盟。
美国趁机拿起“镰刀”,将欧洲资本收割得不亦乐乎。
(资料图)
而在这种情况下,却有不少欧盟企业,将中国视为“避风港”。
根据官方数据,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,尽管受俄乌冲突、新冠疫情,特别是美国大搞与中国经济脱钩的影响,但欧盟对华投资额却同比增长92.2%,猛增了近一倍。其中,欧盟经济领头羊德国,增长了52.9%。
另外,这些投资,很多都涉及产业链的转移。比如去年,德国的宝马集团将一半以上的预算,和三分之二的工厂建设,都交给中国企业,以推出汽车动力单元锂电池的经济合作。
这个结果,可能是很多人没想到的。
因为我们知道,这段时间,欧盟整体风向,就是紧跟美国参与对俄罗斯制裁,而美国也借势高喊“对华脱钩”。因此,其实有不少人,对于中欧之间的经济往来,看法是比较悲观的。
但事实就是,中欧经济合作,在这一段时间却猛然增长。
而在特殊时期,中欧经济往来升级,或许也是欧盟对美国最后的叛逆。
我们先来算一笔账,就是在乌克兰战争的影响下。欧盟的资源与经济都受到了极大的牵制,以制裁俄罗斯为例,天然气与石油的高度紧缺,就成了欧盟眼下最为重要的话题。比如原价为70美元一桶的石油,如今却要以高出30美元的价格,从第三方印度进口。这对欧洲国家而言,无疑是个赔本的买卖,而天然气的稀缺,从“北溪管道”被炸以后,成了至今不能解开的难题。
而且,在美国不断的施压下,欧洲不断加码的军事财政与武器输出,已经让很多国家掏空所有。其中包括德国、法国在内的一些国家,都爆发了民众游行。游行的民众不满,国家经济遭遇困境之时,反而要被美国牵着鼻子,去做牺牲品。
更何况这段时间,美联储疯狂加息,一下子将包括欧元在内的其他货币,“打”得无力招架,加上全球性通货膨胀,欧盟经济无疑遭遇到寒冬。而搅乱这一切的,不是别人,正是最亲密的“盟友”,美利坚。
所以说,欧盟经济上紧靠中国,也有对美国分割世界利益的反抗。
当然,中国自身的优势,以及对机会的把握,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。
毫无疑问,未来中美之间的博弈,会成为全球局势的主流,美国人的手段,咱们也见识过了,该面对的也早晚要面对。而在我们上擂台前,首先要“吃饱”。
因此比起,划阵营、搞对立,中国真正需要做的,是积极开展对外合作,所谓“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”。